如何选择随机森林还是梯度提升

How to Decide Between Random Forests and Gradient Boosting

如何选择随机森林还是梯度提升
图片由 Editor | ChatGPT 提供

引言

在处理结构化数据的机器学习任务时,有两种算法通常会脱颖而出:随机森林梯度提升。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决策树的集成方法,但它们提高模型准确性的方式却截然不同。随机森林通过并行训练多棵树并对其结果进行平均来强调多样性,而梯度提升则顺序构建树,每一棵树都旨在纠正前一棵树的错误。

本文解释了每种方法的工作原理、它们的主要区别,以及如何决定哪种方法最适合您的项目。

什么是随机森林?

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集成学习技术,它构建一个由决策树组成的集合(或“森林”),每棵决策树都独立训练。其设计根植于自助聚合(bagging)和特征随机性原则。

其过程可概括如下

  1. 自助采样(Bootstrap sampling)– 每棵决策树都在训练数据集的一个随机样本上进行训练,该样本通过有放回抽样获得。
  2. 随机特征选择– 在树的每个分裂节点,只考虑随机选择的特征子集,而不是全部特征集。
  3. 预测聚合– 对于分类任务,最终预测由所有树的多数票决定;对于回归任务,则对预测结果进行平均。

什么是梯度提升?

梯度提升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,它按顺序构建模型,每个新模型都旨在纠正前一个模型的错误。它使用梯度下降优化,将多个弱学习器(通常是决策树)组合成一个强大的预测模型。

其方法步骤如下

  1. 初始模型– 从一个简单的模型开始,通常是一个常数值(例如,回归任务中的均值)。
  2. 计算残差– 计算当前预测值与实际目标值之间的误差。
  3. 拟合残差– 训练一棵小的决策树来预测这些残差。
  4. 更新模型– 将新树的预测结果添加到现有模型的输出中,并按学习率进行缩放以控制更新幅度。
  5. 迭代– 重复此过程,直到达到指定的轮数或性能不再提升。

主要区别

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都是强大的集成机器学习算法,但它们构建模型的方式有根本不同。随机森林以并行方式运作,在数据的不同子集上独立构建大量决策树。然后,它聚合这些树的预测(例如,通过平均或投票),这个过程主要用于降低方差,使模型更加稳健。由于这些树可以同时训练,这种方法通常更快。相比之下,梯度提升是按顺序工作的。它一次构建一棵树,每棵新树都从前一棵树的错误中学习并加以纠正。这种迭代方法旨在降低偏差,逐步构建一个单一的、高精度的模型。然而,这种顺序依赖性意味着训练过程本质上更慢。

这些架构上的差异导致了实践中的不同权衡。随机森林通常被认为更易于使用,因为其调优复杂度低,过拟合风险也较低,使其成为快速开发可靠基线模型的绝佳选择。另一方面,梯度提升需要更仔细的关注。它有很高的调优复杂度,需要对许多超参数进行微调才能达到最佳性能,并且如果正则化不当,过拟合的风险也更高。因此,当最终目标是实现最大预测准确性,并且用户准备投入必要的时间进行模型调优时,梯度提升通常是首选算法。

特性 随机森林 梯度提升
训练方式 并行 顺序
偏差-方差侧重点 降低方差 降低偏差
速度 更快 更慢
调优复杂度
过拟合风险 较低 较高
最适用于 快速、可靠的模型 追求最高精度、精细调优的模型

选择随机森林

  • 调优时间有限– 随机森林只需极少的超参数调整即可提供强大的性能。
  • 处理含噪声的特征– 特征随机性和自助采样使其对无关变量具有稳健性。
  • 特征层面的可解释性– 提供清晰的特征重要性度量,以指导进一步的数据探索。

选择梯度提升

  • 追求最高预测准确性– 能够识别简单集成模型可能遗漏的复杂模式和交互作用。
  • 在干净数据上表现最佳– 对噪声更敏感,因此在数据集经过精心预处理后表现出色。
  • 需要超参数调优– 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率和最大深度等参数。
  • 不太注重可解释性– 解释起来更复杂,尽管像 SHAP 值这样的工具可以提供一些见解。

总结

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都是强大的集成方法,但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各有千秋。当你需要一个稳健、相对快速且维护成本低,能很好地处理含噪声特征并提供可解释的特征重要性的模型时,随机森林表现出色。另一方面,当最高预测准确性是首要任务,并且你有时间、干净的数据和资源进行仔细的超参数调优时,梯度提升则更为合适。你的选择最终取决于在速度、可解释性和性能需求之间的权衡。

暂无评论。

发表评论

Machine Learning Mastery 是 Guiding Tech Media 的一部分,Guiding Tech Media 是一家领先的数字媒体出版商,专注于帮助人们了解技术。访问我们的公司网站以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使命和团队的信息。